室內生物氣膠回顧--Review of Characterization of Indoor Bioaerosol

附錄A 真菌

環保生活資訊網

  真菌在生物界中非常特殊,新的分類學上,Whittaker主張將其由原本的三界(動物、植物及原生生物)中獨立出來自成一界(五界論:動物界、植物界、原核生物、真核生物、真菌),乃因為其具有特殊的生態習性,也可由此一窺其重要性,以下玆針對真菌的一般特性加以描述:

一、真菌的構造

  真菌除少數原始種類為單細胞外,均為多細胞生物,其外觀一般由向四周伸展的分枝絲狀體所構成,特稱為絲狀體(mycelium),而個別的絲就稱為菌絲,菌絲通常為圓筒狀,直徑一般小於10μm,最細者可小於0.5μm,亦有大於100μm者。大部分的真菌具有橫隔膜,其將菌絲分隔成許多細胞,每個細胞有一或多個細胞核,依真菌種類而異。隔膜上有小孔,使鄰近細胞的細胞質可自由進出,有時細胞核也會由此移至另一細胞。有些低等的真菌不具橫隔膜,此種菌絲就是一個具有多核的單一大細胞。

  大多數真菌細胞壁化學組成為疏水性的甲殼質(幾丁質,chitin),部分低等真菌的細胞壁由纖維素所組成,整體而言,真菌細胞壁並非僅由單一種化學物質所組成、是相當複雜的,並且其組成會受菌齡及環境條件的不同而改變。

二、真菌的成長

  真菌的成長在一般人的眼裡十分神奇,有則故事「據說有人在熱帶雨林過夜,第二天睜眼一看,發現皮鞋上長滿了黴。」其中黴就是菌絲的俗稱,由菌絲、孢子或其他繁殖器官生長而成,以生長速度中等的菌絲為例,每分鐘約生長1/8000吋,細胞在30~40分鐘可產生另一分枝,每一分枝又以同樣的速度生長並產生新分支,若不考慮其他因子,作一個簡單的小計算,24小時後將成長新菌絲約0.2公里,著實耐人尋味。

三、真菌的環境因子

  真菌與一般生物一樣需要水分、養分及氧氣,若環境因子適合其胃口,則繁殖便相當迅速,影響其生長的環境因子很多,較主要者計有溫度、氧氣及水分,玆分述於后:

(1)溫度:目前已知的真菌約有55,000種,絕大部分為適中溫性,其中約50種為適高溫性真菌,主要生活於35~45℃的環境,另外有少數的適低溫性真菌,約可存活於 -5℃的環境中,此類真菌往往為冰箱的不速之客。

(2)氧氣:真菌一般為極好氧性,有研究發現真菌於充滿氮氣或二氧化碳的環境中仍可生長,但會出現抑制作用。

(3)水分:低等真菌一般需要相當高的濕度才有利於生長,而較高等的真菌受環境濕度的影響便較小,一般來說,真菌於濕度95 %時活性最強,若生長於80 %附近者可稱為耐旱性真菌。

四、真菌孢子

  真菌孢子可藉由氣流、水、昆蟲、人及其他動物達到其傳播的目的,其發芽率相當懸殊,有高達90 %者,亦有低於千分之一者。休眠期的真菌孢子,其細胞質處於相當乾燥的情況,使得各種代謝作用減緩或是停止,並且此乾燥之孢子可用以抵抗不利的環境,如溫度的冷熱。待孢子接受適當的環境訊息後,會被環境催生,由向化性(chemotropism)來加以解釋,真菌的土長方向,會受環境中化學物質的誘導,如水份、醣份、氨基酸或礦物質等,引誘真菌生長。真菌的細胞壁經常保持彈性,靠細胞質的膨壓而形成膨挺的狀態(發芽管),直到一定長度後,出芽端之細胞壁才逐漸加厚固定,末端繼續成長,並可今生。孢子發芽時體積加大、呼吸率加快、先長出發芽管,發芽管長出後成為菌絲,即為發芽過程,而孢子發芽後對環境的忍受性將降低。

  換言之,真菌孢子細胞壁的組成於萌芽時並不會有所改變,當孢子出芽後繼續成長為菌絲時,細胞壁將傾向木質化,作為固定形狀用。

環保生活資訊網
[室內生物氣膠回顧] 1 2 3 4 5 6 7 參考文獻 附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