室內生物氣膠回顧--Review of Characterization of Indoor Bioaerosol

四、室內生物氣膠之濃度

環保生活資訊網

  美國國家工業健康與安全協會(NIOSH)之Morey et al. (1984)曾建議「當室內生物氣膠中,存活性氣膠濃度超過1,000 cfu/m3 (colony forming units)時,室內空氣品質便值得注意及改善了。」另外,美國政府工業衛生師協會(ACGIH)於1986年強調「生物氣膠總菌落濃度若超過10,000 cfu/m3,須立刻採取補救措施。」及「任何種類之真菌濃度若超過500 cfu/m3,此建築物內可能有污染源。」上述各規範值,並非放諸四海皆準,此乃目前生物氣膠研究中的瓶頸「無法證實濃度與罹患率間的絕對關聯」。

  室內生物氣膠的濃度,與來源、物種、溼度、溫度、氣象、季節、室外濃度、通風及室內活動等因子息息相關,須依所在地點的不同,加以修正或另行建立新規範,以下茲針對影響生物氣膠濃度之因子作一扼要說明。

  來源、物種不同,則生物彼此的先天差異,如繁殖、生命週期、存活率等生物特性並不相同,無庸置疑地,生物氣膠濃度也會有所差異。

  溼度為微生物生長最重要的外在條件之一,此乃基於生物特性使然,業已有許多研究結果可加以證實,以真菌孢子為例,其細胞最外層存在有一層疏水性細胞壁(參考附錄A),主要用以抵抗孢子在傳送中的環境壓力,當抵達適當的地點(高溼度)時,便開始繁衍生殖。台灣屬多溼的氣候(相對溼度大於70 %),比起美國與歐洲均有偏高的趨勢,恰好提供生物氣膠良好的生存環境,加上台灣民眾對室內空氣品質的認知尚處於懵懂的初醒階段,見微可以知著,台灣室內生物氣膠的危害程度應有程度以上,此點亦可由Li (1992; 1993; 1994)對台灣真菌的一連串研究中獲得印證,因此適當的、合理的溼度控制,以減少生物氣膠的危害性,此觀念在台灣應受重視。

  溫度、氣象及季節亦會對室內生物氣膠發生影響。溫度為微生物生長的重要限制因子,一般的微生物屬於適中溫性(15~35);氣象條件如風速、日照及降雨等因子,季節變遷意味溫度、大氣環境條件也跟著改變,此均會對生物氣膠產生影響。

  關於室外生物氣膠如何進入室內的研究不多,應與經過門窗的質量流率有關,除此之外尚須考慮通風的相關因子:風速、風向、抽引風扇引起的負壓程度、及煙囪效應。一旦暸解室外生物氣膠濃度(O),便可以與室內生物氣膠濃度(I)作一比較,兩者比值(I/O)若很高,顯示室內有生物氣膠原,反之亦然;因此,I/O值可作為室內生物氣膠污染源的指標。國外眾所究中,I/O值或高或低,有高至364者,亦有低至0.4者,端視其他因子的效應而定;國內的I/O值起伏並不大(0.21 ~ 3.18),然而研究歷史太短、樣本不多,此值僅供參考。合理的解釋可能與生活環境及習性有關,如國外木製房屋可提供真菌有利的生長環境,此情況國內則較罕見,另外,國外大氣中相對溼度較低,真菌於室外較不易存活,而大多集中於室內,致使I/O值較國內有偏高的趨勢;上述僅屬臆測,尚須進一步研究探討。

環保生活資訊網
[室內生物氣膠回顧] 1 2 3 4 5 6 7 參考文獻 附錄